close

忙碌的生活,往往會讓自己的心靈變的更加的空虛,彷彿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家庭,沒有私人的空間

,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所以為了讓這樣的情況變少,我覺得可以多看一點書來充實一下自己。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味覺的土風舞: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,覺得內容很不錯,雖然價格不貴

但還是習慣性的比價一下

,後來找到了在博客來賣的味覺的土風舞: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價格看起來粉優惠,所以就直接下單將

味覺的土風舞: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

買回來看喔。

和我一樣對味覺的土風舞: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有興趣的朋友,提供給你們網頁參考看看喔。

味覺的土風舞: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readgirl0001/products/0010428811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收羅18篇中外學者論文,以飲食為主軸,廣納文化、生活、政治等領域,針對臺灣、日本、東南亞等地進行研究。

蘇軾的飲食美學
南洋魔幻的吃魚文化
吃與後殖民的糾纏與發展
達悟族人原汁原味的飛魚的文化
村上春樹《挪威的森林》裡愛戀與飲食關係
焦桐《完全壯陽食譜》與谷崎潤一郎「美食俱樂部」的眈食之美
漫畫《大使閣下的料理人》的料理敘事研究……
18篇津津有味的飲食文學論文
讓你發現原來舌頭對文化的影響力和腦袋一樣深遠!

主編者簡介

焦桐

二魚文化事業群創辦人。1956年生於高雄市,曾習戲劇,編、導過舞臺劇於臺北公演,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《蕨草》、《咆哮都市》、《失眠曲》、《完全壯陽食譜》、《青春標本》及散文《我邂逅了一條毛毛蟲》、《最後的圓舞場》、《在世界的邊緣》、《我的房事》,童話《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》,論述《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》、《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:1977 ~ 世紀末》等等十餘種,編有各種文選二十餘種。焦桐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,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、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。



商品訊息簡述

:



「文學宴」食 單

焦桐

去年我為臺北文學獎「作家之夜」設計一套文學宴,這場筵宴以當代臺灣作家的拿手菜為經,以各大菜系乃至外國料理為緯,彰顯臺北市的多元文化美感,和族群融合的氣度。

自先秦起,中國文人即有以詩文會友的宴飲,形式巧妙各異,諸如張華的「園林宴」、劉伶的「竹林宴」、蘇頲的「月光宴」、白居易的「洛濱宴」、歐陽修的「醉翁亭宴」⋯⋯皆是膾炙人口的故事。

為這次「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」所設計的文學宴,自然,意不在飽足,毋寧更是一場文化活動,帶著積極的審美意義。飲食往往是視覺、嗅覺、聽覺、味覺乃至觸覺一起進行的審美活動,這些感官經過斟酌權衡,彼此分工又互相合作,共同達成整體感受。布里亞.薩瓦蘭(Jean-Anthelme Brillat-Savarin, 1755~1826)早就說:「牲畜吃飼料,人吃飯,只有聰明人才懂得進餐的藝術(Beasts feed; man eats; the man of intellect alone knows how to eat.)」;他甚至斷言,「國家的命運取決於人民吃什麼樣的食物(The fate of nations hangs upon their choice of food.)」。食物影響吾人的性格、意志、勇氣、想像力和一切能力,殆無疑義。我堅信,在乎肚子的人,才會在乎別的事情。

白居易蕨菜

蔬菜這種好東西,我是遲至知天命之年才逐漸領會的,深深內疚於從前的不知珍惜,常冷漠以對,竟至辜負它雲淡風輕的美感。

早在三、四千年前,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吃蕨菜了,《詩經》:「山有蕨薇,隰有杞桋」、「陟彼南山,言菜其蕨」,從前讀這些詩句,就覺得蕨菜有著山青水秀作背景,誘人親近。

附錄

東北民間採摘野蕨很容易,採摘後常醃製泡菜,可能因此影響了日本人和韓國人多歡喜吃蕨菜。從前蕨菜是窮苦農民度荒的食物,吃蕨菜最有名的人大概是伯夷、叔齊了,他們在首陽山上就是靠蕨菜維持生活。據中醫的觀點,蕨菜有清腸排毒、殺菌消炎的功效;它的某些成分又能擴張血管,降低血壓。我之所以嗜食此菜,並非考慮到醫食同源,實在是它的美味。

陸游可能是古代最愛吃蕨菜的詩人,他的詩作常提到蕨菜,諸如「箭筍蕨芽甜如蜜」、「晨餐美蕨薇」、「筍蕨何妨淡煮羹」、「牆陰春薺老,筍蕨正登盤」⋯⋯白居易也有詩詠蕨菜:「日日思歸泡蕨菜,春來薺美勿忘歸」,可見蕨菜和薺菜、竹筍自古常並置為美好的蔬食。

我用「白居易蕨菜」開胃,侑以阿爾薩斯賀加爾(Hugel)酒莊2005年格慕斯塔米那(Gewurtztraminer)白葡萄酒,作為前導,喚醒大家的食欲,並搭配自這道菜以降的五種菜餚和點心。這款白葡萄酒,色澤亮黃,香氣細緻而飽滿,酒體結構完整且圓潤,很適合口味較輕淡的菜餚。

陸羽蔥香餅

晉代高僧支循禪師擔任西湖龍蓋寺住持長老時,該寺僧眾平時常吃的素食是蔥花油餅,這種蔥花油餅更隨著長老雲遊而四處傳播。到了智積禪師當住持期間,龍蓋寺的蔥花油餅作工越發精妙,不但寺僧每日必食,連往來香客也讚不絕口。慈悲的智積禪師收養了一個棄兒,並親手將他扶養長大,這個棄兒就是後來的「茶聖」陸羽。

陸羽住在龍蓋寺,親聆智積禪師教誨,常吃蔥花油餅、喝香茶,美好的飲食經驗在心裡生根發芽,終於得成正果,寫出《茶經》這部不朽的著作。當地的民諺:

一家煎餅滿城香,令人垂涎願想嚐。

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菩薩、上帝,確實應該以美食美飲來善養身軀,才算合理,也才夠尊敬。難怪古來寺廟的茶、修道院自釀的啤酒都很讚。有這麼好吃的蔥油餅,和美妙的茶,要我當和尚也情願。

文思豆腐

文思豆腐是豆腐羹,始於清代乾隆年間,乃揚州天寧寺的和尚文思所創,這道揚州名菜後來成為滿漢全席上的菜餚之一,從皇帝到庶民無不歡喜。

天寧寺很美.清.李斗《揚州畫舫錄》記載該寺西園下院的彈指閣,裡面頗有圖書珍玩,「閣外竹樹,疏密相間,鶴二,往來閒逸。閣後竹籬,籬外修竹參天,斷絕人路。僧文思居之。文思字熙甫,工詩,善識人,有鑒虛、惠明之風,一時鄉賢寓公皆與之友;又善為豆腐羹甜漿粥,至今效其法者,謂之文思豆腐」。

文思的詩文學問都好,又精於烹飪,既是和尚開創,其實原來是素齋,他用嫩豆腐、金針、木耳燒製;我們現在所享用的是後人根據袁枚「素菜葷燒」的辦法,用雞湯煨煮而成,再以香菇、火腿、雞肉、竹筍燒沸入味。「銀翼」所製力求單純,展現細如繡花針的豆腐,素雅,柔嫩而鮮美,相當精妙。

文思豆腐表現的是刀工,豆腐絲的粗細是這道菜的成敗關鍵──將嫩豆腐削去老皮,先平片成薄片,再切為細絲,接著在沸水中焯去豆腥,成菜需豆腐絲浮於湯面才算成功。




味覺的土風舞: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

商品網址

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readgirl0001/products/001042881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d35hbd795 的頭像
    vd35hbd795

    Book 這邊好有東西快來看

    vd35hbd7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